钛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,这不容置疑;钛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宽广,这不容置疑;钛市场需求量保持缓慢持续增长态势,这不容置疑;钛高端产品严重短缺,这不容置疑;钛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,这不容置疑;中国已成为全球钛生产大国与钛消费大国,这不容置疑……进入21世纪以来,短短的15年时间里,钛产品由卖方市场迅猛“转型”为买方市场,在供不应求的“转型”中简单复制型生产导致产能过剩,这给钛产业留下了“钛”多的深层次思考。这些年,即使钛行业自上而下已经“钛”努力了,但钛产业至今依然在产能过剩的困境中挣扎、突围。“十三五”即将到来,钛产业也将会在“十三五”期间面临3~5年的市场自律转型,不知你能否成为那转型中各自相对应的1/3企业。
宝鸡2015中国钛锆铪年会上,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,他说,现在我国的高端合金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。钛产业需要组建平台模式,需要组建“联合舰队”,需要重组兼并规范市场秩序的不规范现象,需要在提升技术核心力上下功夫,需要在高端钛合金产品上提高科技含量。钛合金专家、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说,钛合金在航空应用领域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、关键部件需要进一步攻克才能为我所用。虽然目前我国钛产业需要规范引导到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来,但钛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一定是美好的。
宝鸡钛会,可以说是国内钛业院士专家、企业家携手汇聚诊断钛业发展的平台,钛锆铪协会王向东、宝钛集团邹武装、遵义钛业郭晓光、双瑞万基陈志强、朝阳金达王继宪、西部钛企联郑永利、腾鑫钛业张建明等上百国有、民营企业家聚在一起,一面展示钛工业创新之动力、发展之成就;一面又在探讨解决中、低端钛产品产能过剩之路在何方。企业家们的共识是钛产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,但前提是如何突破当前的困境。未来3~5年时间钛产业会在市场自律的梳理中面临着1/3的转型之路。
钛产业转型:各个不同的1/3中会有你吗?1/3的钛企业将会及时转型到其它相关行业,告别钛产业。1/3的钛企业在转型中步入高端领域、细分领域,成为优胜的佼佼者而存活下来。1/3的钛企业则会在转型的劣汰里最终消亡。“1/3转型”渗透不同的命运,这是中、低端产品简单复制引发产能过剩带来的恶果,违背市场规则的发展是要遭受惩罚的。有句不雅的话放在这里或许会有警示作用:“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。”对于中、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众钛企来说,不能迈入高端、前端,迟早是会被淘汰在钛产业的末端。